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具有配體依賴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家族,在多種腫瘤中都存在過表達,而且往往與腫瘤侵襲性高、進展快和預(yù)后不良相關(guān),目前作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靶向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單克隆抗體(IMC-225、ABX-EGF等),主要作用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胞外區(qū),通過競爭性抑制配體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結(jié)合,使受體失去活性;另一類則是小分子的化合物(Gefitinib、Erlotinib等),能進入細胞內(nèi),直接作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胞內(nèi)區(qū),干擾三磷酸腺苷(ATP)結(jié)合,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易瑞沙(吉非替尼)是一個小分子苯胺喹唑啉化合物,選擇性地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可降低腫瘤組織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AKT、ERK及細胞增殖標志Ki-67的表達,并可通過上調(diào)p27表達起到促凋亡作用。臨床上主要應(yīng)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Hpfner等。發(fā)現(xiàn)易瑞沙(吉非替尼)可以抑制肝癌細胞系Huh7和HepG2的生長,并在研究中觀察到易瑞沙(吉非替尼)可以減少MAPK/ERK蛋白的磷酸化,使肝癌細胞停滯在G/S期,抑制Bc1.2和Bc1.X(L)的表達從而誘導(dǎo)肝癌細胞的凋亡。朱步東等也發(fā)現(xiàn)易瑞沙(吉非替尼)對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長具有顯著抑制作用。
然而,在2006年第42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上,Gruenwald等報告了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的一項易瑞沙(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E1203)結(jié)果卻不能令人滿意。這是一項開放性Ⅱ期臨床研究,入組的均是經(jīng)組織病理學或甲胎蛋白(AFP)診斷的不能手術(shù)的肝癌患者,行為狀態(tài)(PS)評分<2分,肝功能ChildPughA級及B級,并且未接受過全身治療?;颊呖诜兹鹕?吉非替尼)250mg/d,3周為1個周期,每6周做1次腫瘤評估。
研究設(shè)定的目標是4.5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達到63%,并觀察總生存期(OS)、客觀緩解率(RR)和毒性反應(yīng)。研究第一階段入組了31名患者,在中位隨訪了13.2個月后,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是2.8月,中位生存期(MST)是6.5月,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和穩(wěn)定(SD)的患者例數(shù)分別是0、1和7。主要的3/4度不良反應(yīng):粒細胞減少3例,皮疹2例,腹瀉1例。由于第一階段沒有達到預(yù)期的目標,已停止了進一步的研究。因此,臨床應(yīng)用易瑞沙(吉非替尼)治療肝癌還需要推敲。